此后,蒙古各部落再也没有形成有效对抗力量。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时,蒙古各部领主尊称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由此,清朝皇帝在名义上也成为了蒙古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至此,只有蒙古各部出现不利于团结的叛乱,清廷都会坚决的进行打击。比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漠西准噶尔部的战争,基本消灭了任何有反叛势力的抬头。清朝用武力把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给狠狠的压制,如果仅靠武力打压,肯定不能长久,针对蒙古,清朝又出台多项政策。
二,分封与和亲政策。
清朝对蒙古贵族进行分封,按照他们原来地位的高低、对满清效忠的程度、功劳的大小给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台吉等各种爵位世袭,使他们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还定期安排这些人进京朝奉,给予丰厚的赏赐。为了一步笼络这些蒙古贵族,加强双方紧密的关系,用满蒙贵族之间通婚方法来巩固。
在皇太极时,他的九位后妃中有六位来自蒙古,并且他还将十二位皇家格格悉数嫁到了蒙古各部。逐渐的满蒙联姻在清朝成为了一种制度,在清朝,宗人府每年都会把适龄的宗室子弟及王公大臣的女儿开列名单上报皇帝,然后皇帝和太后会挑选出一部分与蒙古王公的子女互相进行婚嫁。
同时,蒙古各部贵族也挑选适龄女子朝贡给清朝皇帝。据统计,在清朝入关后268年中满蒙联姻达到502次,通过世代联姻,满蒙贵族逐渐混为一家,使得蒙古稳定的隶属于清朝。
三,宗教制度。
蒙古地区本身信奉藏传佛教,于是清朝更是不遗余力的在蒙古部落中对宗教进行大力扶持。先是鼓励蒙古王公大量修筑寺庙,然后对僧侣阶层尊崇之,也给予一定的经济特权。同时,清廷规定蒙古家中有两子者,就要有一人出家做喇嘛。其中内蒙古宗教中心多伦诺尔以及热河地区,清廷就直接拔款修建了20多座庙宇。漠北喀尔喀部从康熙朝起兴建了大小寺庙700余座。这些寺庙共有喇嘛10余万人。喇嘛被免除兵役、徭役和赋税负担,生活还有保障。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蒙古很多贫困年青人为了优越的待遇而舍身寺庙,埋头礼佛念经。宗教的盛行,也使得蒙古的民族性格发生了转变,由原本尚武转变成温顺的性格。另一个结果,就是蒙古出生人口的下降,众多青年男子终身侍佛,不再结婚生育后代,蒙古人口急剧减少。宗教上的策略,使得清代蒙古不再具有以往那么强的侵略性了。
为了对蒙古对进行更加封闭的管理,清政府禁止汉人与蒙古人通婚,也禁止蒙古人接触汉文化,更不要说学习汉文化了,连名字都禁止取汉文意思,也不允许蒙古人建造房屋,必须保留古老的帐篷,让蒙古人永远停留放牧为生,各类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都不允许蒙古人学习,从而蒙古的生产力也得不到提高。蒙古的生产力不行,经济就是上不去,没有经济怎么反叛,蒙古只能强烈依赖于清朝。
同时,清廷严禁汉人穿越过长城去做生意,为的就是蒙古与汉人的分离。当时,清朝还对蒙古进行盟旗制度,使蒙古各部落更方便清朝的管理。
于是,曾经彪悍的北方民族,成了清朝圈养的绵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