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深圳企业整体迁移的话,在2019年1月1日-2024年6月期间,广州承接的深圳企业最多,达到2698家,其次是中山、东莞,分别承接深企1215家、1154家。
这说明中山已经提前吃到深中通道的红利。
至于广州为什么承接到最多的深圳企业?
一方面是地理因素,广深本身就隔得近,再加上广深高速、广深高铁的互联互通,双城联系非常便利。
另一方面,广州是省会城市,拥有160多万在校大学生,人力资源丰富,再加上海陆空基础设施、科教文卫软实力都是全国一流的,土地资源也相对宽松一些,这些都对深圳企业有吸引力。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广州在承接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外溢方面并不突出,承接更多的是来自深圳的中小企业。
图:2019-2024H1深企整体迁移目的地分布
数据显示,深圳已超过上海,晋级中国工业第一城,但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深圳的制造业也是有强烈的外溢需求。
据亿翰智库统计,在2019年1月1日-2024年6月期间,承接深圳制造业企业局部迁移最多的城市是东莞、惠州、广州,
图:2019-2024H1深圳制造业企业局部迁移目的地分布
如果单独统计制造业企业,那么承接深圳制造业企业整体迁移最多的城市是中山、东莞、广州。
图:2019-2024H1深圳制造业企业整体迁移目的地分布
不过,亿翰智库也统计到,深圳企业外流速度近年来已逐渐放缓,因为深圳放出了一个大招,2022年深圳推出“工业上楼”计划,明确未来五年每年推出2000万平方米优质、经济、定制化厂房空间。据此,深圳企业无论是局部迁移还是整体迁移的速度都有所放缓。
在我看来,深圳产业外溢,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外溢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包括华为、阿里、腾讯在内的龙头企业都是多中心、多城市布局,这本身就是城市影响力的表现,
根据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先生的研究,基于城市的外向辐射度和内向集聚度,大城市存在“门户枢纽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两种属性。城市的外向辐射度越高,中心城市属性就越显著;城市的内向集聚度越高,门户城市属性就越显著。
从这个标准来看,深圳、杭州、佛山的外向辐射度较强,更多地呈现出“经济中心城市”的特征,而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的内向集聚度更强,更多地呈现“门户枢纽城市”的特征。
北京是两种属性都很强,既是比肩上海的门户枢纽城市,又是超一流的经济中心城市,尤其是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等产业拥有强大的输出能力。
总的来说,一流城市必然是两种属性兼而有之,只是哪个属性的占比更高,深圳企业近年来的大规模外溢现象,再次证明改革开放与经济特区的成功。
延伸阅读:
华为为什么不喜欢市中心?
这座超大城市,向2亿“打工人”致敬
历史性一幕!中山,要当深圳的“浦东”
深圳首次超广州!中国“最挤”地铁,易主了
2024,中国的“钱”正在流向哪些城市?
2024,谁是中国豪宅成交前三城?上海第一、北京第二、广州第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