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给许多人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回忆一下你在朋友圈里发送的状态,是不是经过一次次的编辑和修改,已经不是你最初想要说的话了?如果没有美图秀秀,许多人是不是已经不敢发送美食或者自拍了?在一次次自我表达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在同时进行着一次次地自我审查?那些你最终选择展示自我的内容,是不是让你感觉最安全的内容?
在美国知名文化分析师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看来,"发短信,邮件,贴照片,所有这一切,都能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变成的样子,我们可以编辑,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删除,可以修改和润色我们的面容,声音,甚至我们的整个形象。”
越孤独越社交
“我们脆弱,因为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
Sherry Turkle是《群体性孤独》(Alone Together)一说的作者。她曾经在二十年前卫网络虚拟空间的到来而鼓与呼,并因此而登上《连线》杂志封面。不过,最近15年,她则在关注另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对科技的期盼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盼却越来越少?"
对网络和机器研究得越多,Sherry Turkle越发现,"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地方"。因为,人类的关系非常丰富也很复杂,需要技术和精力来处理,而现在,我们可以用科学技术使它变简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脆弱,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所以很多人找到了技术,技术让人们和其他人保持联系,又易于控制。
然而,这可能其实只是错觉。在TED的一次演讲中,Sherry Turkle表示,社交媒体或者电子设备,带给了人们三种错觉,"一是它可以让我们关注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二是,总会有人倾听我们;三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孤独一人"。在她看来,这第三种错觉是最要命的错觉,因为即使几秒钟的独处,也会让一个人感觉到焦虑,坐立难安,然后转向那些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
——这可能正是许多人感到朋友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孤独的真正原因。
并不像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反而越来越孤独;而是恰好相反,技术的便利,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联系的便利,越孤独,朋友越多。
人类学家邓巴指出,人类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人数在150人上下,超出这个数字就会引发认知焦虑。我们朋友圈里的好友人数或许已经远超这个上限,但这些朋友,或者说这些"联系"是真正的联系吗?
那些随手按下的点赞,那些只言片语的回复,真的可以替代一次深夜里的促膝长谈?一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相聚?甚至只是一次对面而坐时的眼神?
在社交媒体的轰炸下,人变得越来越难以独处。孤独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几秒钟的孤独,也会被无限放大,转而求助于更多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
认识你的脆弱
在独处中,你找到你自己,这样你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
那么,你需要如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如果你开始抱怨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多,但孤独也越来越多。可能正说明,你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来一次促膝长谈了,或者仅仅是一次春游。
因为那些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让我们了解彼此,也帮助我们进行自我交流,帮助我们自我反省。
另一方面,心理学倾向于认为,一切感觉都有其价值,没有任何一种感觉是纯粹消极的。即使是恐惧、愤怒那些最负面的情绪。脆弱、孤独,自然也不会例外。
试想一下,一个害羞或者有社交尴尬的人,不正是在其"结巴、迟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我的时候",才是"向对方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的时候吗?
——与其躲在屏蔽和手机背后寻找自信,不如在朋友面前卸下伪装和防备,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孤独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孤独,能够帮助你清空自己的头脑,集中于自我,思考自我。孤独,能够帮助一个人倾听来自自我内心的声音。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不如试着关掉你的电脑,把你的手机调成静音,和朋友、家人来一次"真正"的面对面的交谈。或者,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感到孤独。
也许,只有真正的孤独,才能战胜孤独。独处中,你找到你自己,你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
作者:楚江十一木
来源:壹心理精选(微信号 :yixinlijx)
点个 在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