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基客说,(https://xueqiu.com/1547314299/317997557)
博时基金的老将沙炜于12月20日再次卸任了3只产品,其中包括了管理时间长达9年的博时丝路主题股票。
这是继10月底所有在管产品增聘基金经理,11月底卸任管理最大规模基金后;
沙炜再次有产品变动,离职的概率确实越来越大了。
其在博时管理产品超9年,从毕业开始在博时当研究员算起已经16年,确实是公司元老级的人物了。
沙炜最为被吐槽的就是近三年还亏着-26%的收益,跑输了沪深300和同类;
另外作为一位深耕周期行业且更为看好上游资源品的基金经理;
在资源品种有明显机遇的今年依旧没有业绩起色。
不过综合来看,沙炜作为管理经验超过9年的老将,整体业绩表现还是偏平稳的,除了22年和今年;
其他业绩年均是跑赢了大盘,且排名在同类前30%的水平;
所以不至于业绩差到要被离职的状况,应该是自己要走,不过待了那么多年还能离职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有隐情。
说起来博时基金今年还挺频繁听到有老将卸任产品的。
老将为何集体减负?其实博时基金仅在2024下半年,就有三位管理年限超9年的老将批量卸任产品了。
除了我们今天聊到的沙炜,还有7月一口气卸任7只产品的曾鹏。
值得注意的是曾鹏“减负”后,博时已经没有管理超百亿的主动偏股基金经理了。
此外7月同样卸任产品的还有陈鹏扬, 他早在23年底就开始陆续卸任,目前只管着4只产品。
不过既然能够批量“减负”那就意味着这些基金经理曾经都是在“负重”管产品。
曾鹏和陈鹏扬巅峰时期都是一个人管理着十只产品,沙炜则是一拖九并没有轻松到哪里。
而且他们管理的基金大部分都是在21年和22年批量发行或是接管的;
之后大环境不好,这么多的产品也拖不动了;
三位基金经理近年来业绩都是差不多的状况:近三年告负明显,24年勉强个位数正收益持有人抱怨连连。
那接手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能否解决业绩难题呢?
土豆大致看了一下接手这三位卸任产品的大多是博时管理年限4-5年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以及管理年限低于3年的新生代。
乐观点来说是公司准备培养人才,给新人更多机会;
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当下的博时太需要培养出新的一批能撑场面优秀的基金经理了。
权益锐度不足,产品动荡头部公司里面博时基金是出了名的债强股弱,万亿总规模,债券和货币型基金就占了83%。
权益型产品不仅规模占比小,业绩也缺乏亮点;
博时目前主动权益基金中成立以来还在亏损的就有大约四成;
博时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比较少有“押注”行业的情况出现,基本还是保持均衡的风格;
但是均衡是有余了,就是少了些锐度。
基金经理不仅缺乏有亮点引起市场注目的业绩,博时对比其他大厂,也缺乏风格鲜明,百花齐放的人才储备。
听说早在19年的时候博时也做过努力,成立由曾鹏带队的科创团队;
但是19年20年那两年业绩优秀的科技类基金实在是太多了,博时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水花引起市场的注意。
人才不足和业绩不稳的问题传导到产品上就会引起规模的动荡。
Wind数据显示,今年清盘的270+只基金中,博时就以13只产品清盘占据榜首。
不只如此,最新数据显示博时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的产品高达50只,其中大部分都是指数产品和偏股混合基金。
这一切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博时在头部管理人中相对较弱的权益资源和业绩管理能力。
从今年来看,博时基金还是有一些基金经理有不错的表现;
不过其中这些基金经理有要么是新生代,要么是跳槽到博时不久业绩持续性还没跑出来。
总的来说优秀的权益基金经理储备情况仍然不太配得上博时“头部大厂”的名号;
后续博时基金要想跳出尴尬的权益短板局面,或许还是要从权益产品和人才断层这方面入手补齐。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沪深300(SH000300)$ #微信小店概念午后走高,微盟集团快速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