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朱德在大会上作报告
七大会场———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毛泽东出席七大的代表证
七大代表步入会场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距今已整整70年了。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他们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
大会通过了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及新党章。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隔70年,出席会议的代表大多已经离世,会议期间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事情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然而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记忆,人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其中蜿蜒展开……
早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曾有过准备召开“七大”的动议。然而,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七大”的准备工作被迫中断。
会议召开时间多次延宕
中共六大是1928年6月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而党的七大却到了1945年4月23日才在延安召开,期间相隔了17年之久。相距这样长的时间,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的。
实际上,早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曾有过准备召开“七大”的动议。然而,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七大”的准备工作被迫中断。
1936年10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随后发生了“西安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了“七大”筹备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王明为书记。筹委会下设了一个由毛泽东、王明、张闻天、陈云、康生五人组成的秘书处,以及由毛泽东、王明、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七大”代表召集委员会,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并未开展实际工作。
193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关于召开“七大”的有关事项。任弼时在会议结束后前往苏联向共产国际作了汇报。当年的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1939年6月和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先后两次向各地党组织发出选举“七大”代表的通知,并要求当年9月1日前确定代表人选。
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接连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七大”再次延宕。
1941年3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当年的“五一节”召开“七大”。后因张闻天与毛泽东交接党的总书记工作和整风、大生产等运动再次推迟。
1943年7月17日,中央书记处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在8个月到9个月内召开“七大”的建议。8月1日又发出了《关于“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大会的指示》。后因中央政治局重新召开整风会议,已经启动的会议进程再次中断。直到1944年5月,整风运动基本结束时,“七大”才又提上议事日程。
1945年4月23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终于开幕。
修建这么一座礼堂,今天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在当时的延安,可称得上“宏伟建筑”了。这也是当年延安唯一的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建筑物。
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开党代会
与“七大”开会的时间数度更改一样,会议地点的确定也是反复了多次。
据资料介绍,中共中央最初考虑会议在陕北安塞县举行。1940年5月,主管这一工作的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和副秘书长李富春曾亲自去安塞实地考察过。他们认为,那里环境隐蔽且便于防空,是召开大型会议的理想之地。但有几点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交通不便; 二是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较远;三是那里的生活物资比较缺乏,供应难以跟上。中央领导通过反复权衡利弊,只好放弃了这一方案。
后来,经多方权衡并报中央书记处拍板同意,最终将七大会址选定在了延安杨家岭。
礼堂的地基是原有的一座可容纳三四百人的砖木结构、茅草覆顶的礼堂在遭受火灾后留下的废墟。会址确定后,李富春便请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建筑专家杨作材重新设计了建筑方案。杨作材加班加点拿出了两个修建方案。一个规模相当宏大,足够全部中央机关人员在一幢建筑内工作。李富春看了这个方案开玩笑说:“你不是想在这个地方建都吧?”另一个方案因为比较实用更像个开会的地方,便确定了下来。
除了当地的建筑工人之外,中央机关以及部队院校的很多干部职工也参加了义务劳动。但当初人们并不知道这座建筑是什么用途,因为开会一事是严格保密的。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1941年开始修建,1942年完工。整个礼堂建筑朴素大方、壮观美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外观是仿苏联式,内部是陕北窑洞式的石拱结构。礼堂可以容纳上千人。修建这么一座礼堂,今天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在当时的延安,可称得上“宏伟建筑”了。这也是当年延安唯一的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建筑物。因为前六次党代会都是在别人修建好的房子里召开的,所以,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
从4月23日到6月11日,“七大”一共开了50天,在自己建的房子里,中共中央构筑了第一座理论大厦————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
鲜为人知的是,出席会议的700名代表是历尽艰辛才到达延安的。由于战乱,代表们去延安的路程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甚至有些代表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其中有不少人来自沦陷区,要通过敌人的封锁区,交通不便,有的骑马,更多的是步行;因为路途遥远,环境险恶,有的化装成商人、小贩或乞丐,甚至提前很长时间出发,靠一双脚板昼夜兼程;有的是由游击队护送来的,有的则是通过伪军的内部关系护送来的;有的是从国外辗转归来的。有的同志在路上遇到敌人袭击时身负重伤,甚至牺牲在途中。对党的忠诚,对延安的向往,使代表们历经艰险汇聚到了宝塔山下。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