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哪种拳法实力最强,估计好多人脱口而出就是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或者刚猛霸道的洪拳。但我想说,都不对!为了给大家整出个权威排名,我那可是查阅了海量资料,这就给大伙奉上中国十大最强拳法。
排在第十位的是猴拳。猴拳又称白猿先锋拳,是咱中国一种超古老的近身搏击拳法。它诞生在那峰峦叠嶂的深山幽谷之中,汲取万物生克变化之理,以“圆”为核心,权经拳论里讲,发力要刚柔并济,实战时讲究打破中有打,打中有破,接手要能听劲、变劲、发劲,不光要有防守的技巧,更得有主动进攻的手段。这些搏击技巧都在“圆”的基础上完成,所谓“周身是个球,拧转不停留,浑身是个圆,没圆不成拳”,在实战中灵活性那叫一个高。
第九名是少北拳。这是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武术拳种。它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双攻字数”,“双攻”指阴攻九术和阳攻六法,“字数”则是拳数、系数、攻数、巧数。少北拳以朴实无华、凶猛彪悍、注重实战著称。其拳法发力以点刚力为主,柔化力为辅,追求刚柔相济。在交手过程中,讲究出则击、回则防,手防与守,手动身避动,未动手前先占位,每一招都体现出对身形的高度把控。
第八名是鹰爪拳。它是吸收鹰的抓扑和搏击技法发展而来的象形拳,也叫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这拳主要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展的动作,特点是招法丰富,抓捕拿打,上下翻转,连环快速,形神兼备。要求出手崩打,回首抓拿,吞肩错骨,点穴闭气。整个套路动起来刚猛凶狠,快速密集,静下来则机智稳健,待机而动。清末时,臣子正就凭一手鹰爪翻子拳,半个回合就击败了英国大力士,从此名声大噪。
第七名通背拳,有着“黑拳”的江湖名号,老话说“学者落手战,莫把通背练,把招鞭打脸,然后假撩鞭”,可见它一击制敌的招数之多。通背拳以上肢动作为主,两臂运势如猿臂抡摔,讲究腰背发力,必带脚发,通打一背,中间顺膀,整体发力,放长击远,力行于长梢,而先发制人。在近力运用上讲究缩小绵软巧,冷弹脆快硬,一拳甩出,往往能一击必杀。
第六名形意拳,有句话叫“年太极,月八卦,当年形意打死人”,说的就是它。形意拳基本拳法以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十二形拳为主。三体式是形意拳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所谓“万法源于三体式”。五行拳融合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十二形拳则是效仿12种动物的动作特征创编的实战技法。形意拳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战术思想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进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做到一击必胜。
第五名洪拳,作为南派拳术代表之一,与刘、李、蔡、莫合称广东五大名拳。洪拳是内、外架于一体的近身短打拳种,强调调动力气,以气发力,招势稳扎稳打。实战中注重攻防兼备,打守合一,手法以“后、挂、挑”为主,讲究移动时全身皆动,势势相连,技法多变,招里含招,力中有力,一打三环,手锤相连,皆是大劈大砍,掌法连环。其中铁线拳最为出名,一拳击出有摧枯拉朽之势。
第四名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它把武功与道家思想融合,内外兼修,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锻炼攻防搏击能力。八卦掌注重身法灵活性,要求练习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和方向,伺机进击。出手讲究随机应变,发挥掌、臂、拳、勾灵活多变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等,出手成招,刚柔相济,击打摔拿等技法,变化多端,犹如三番四复,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环相生,无穷无尽。
第三名八极拳,俗话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动作朴实简洁,刚猛暴烈,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称。对敌时,以头足为乾坤,点击手胯为四方,手臂前后相对,以意领气,以气推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神,奇妙无穷。八极拳闻名于刚猛爆裂的拳风,更闻名于近身靠打的招式,绝招“贴山靠”更是其中精髓。此外,八极拳实战性超强,猛起硬落,引开对方门户,进而攻入是其击打的最大特色,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现在部队武警操练的擒打格斗,都吸收了八极拳的一些特点。
第二名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形成的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太极拳堪称最讲究省力打人的艺术,“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其最本质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得懂得身法轻灵之力,以意运劲,以劲打人,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将对手引进,从而制服对方。相比于其他刚猛的拳术,这门拳法的境界可谓更胜一筹。
第一名截拳道,由一代宗师李小龙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击剑作为体系,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拳法。
截拳道讲究攻守合一,用最小的力量给对方致命打击,讲究真假合一,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无论是出拳还是出脚,都只是传导工具,肩部和腿部要适度运动,否则会影响速度和杀伤力。截拳道的真意在于“快”,在找寻破绽的同时,一拳三连,有效击败对手。李小龙凭借这拳法声名远扬海内外,武林人士无不折服,排第一那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