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冷棺”,指的是装有已故人士的棺材,这些人去世的时间较长,与刚去世的人不同。在中国农村,这个词汇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即指那些在村外去世的人,不一定放入棺材。因此,"冷棺"并不一定指棺材,而是指村外去世的人,有的地方称之为"客死之人"。
"身穿热孝不登门"的意义:
这热孝也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殡葬文化,是家中老人或者丈夫的丧事叫热孝。通常来说,这热孝期在一百天之内,做为儿女、孝媳在这个时期内要披麻戴孝,并做到不娱乐,不外出串门。因为老祖宗觉得,在热孝期内如果外出串门,这对先人是不尊敬的,对外人来说也是很忌讳的。
但是来说,现代对“热孝”文化的讲究都已经不是很严格了,一些地方的热孝期从百天也缩短到7天。但是千里一俗语,俗语各不同,下面我来说一下我们这边的“热孝文化”:
我们这里,对“热孝”还是很重视的,家里直系亲属去世会守孝三年,而三年内过年不能见红,过年时候是不贴红对联的,而是贴一种蓝色的或者紫色的对联。而且在这三年之内,过年的时候是不能请送家堂,不能去别人家拜年的。只有这三年的“热孝期”过了以后,才开始回归正常。所以也就有了“身穿热孝不登门”的说法。
至于为什么“身穿热孝不登门”:家里老人认为,人们都很忌讳家里有人过世然后去别人家串门的,如果这时候再去串门,这是很晦气的,会给别人家带来恶运,是不吉利的。所以自古以来的习俗就是家里有人去世后,在这个“热孝期”内就不应该去别人家。
"冷棺进村败到底"的含义:
“冷棺”和“热棺”是不同的,“热棺”是指当地去世,“冷棺”则是客死他乡的意思。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外面有人不幸去世了,那么这棺材就不要抬着邻村了,只有就地火化,把骨灰盒拿回来,安置到墓地里才合适。不然的话这对整个家庭不好。
我朋友的父亲,前年在外地干活的时候,就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不幸过世了。在处理完赔偿后事后,朋友就想把父亲接回村里安葬。
但是村里的族人却坚决反对,他们对朋友说:村里自古以来就有“冷棺”不进村之说,这对朋友的家庭是不好的,只能停在村口办丧事设置灵堂,或者去当地火化。无奈之下,朋友只好听从了村里族长的意见,只好这样安置了自己的父亲。
那为什么有“冷棺进村败到底”之说呢:我认为,可能是古时候医学不发达的原因吧,而且瘟疫在古时候还到处横行,就这样古人们也是害怕尸体是传染源的缘故,因此来说,古人们正是害怕这瘟疫传染,所以就走了这种“冷棺”不能进村的说法。
小编有话说:
至于这句农村俗话:“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按照现在的科学依据来说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不过是古人留下来的“殡葬文化”。但是来说,这句俗语的“孝道”在里面,因此一些地方上就把这种“殡葬文化”就传承下来了。不管怎么说,一些农村老俗语还真有自己的道道的。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脚印。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