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蕨類研究
何謂蕨類植物?蕨類植物為具有維管束構造傳輸水與養分,且以孢子繁殖的一群植物,生活史中具有獨立生長的配子體與孢子體階段,目前全世界已知約有一萬餘種,分布於全球各地。以前泛稱的蕨類植物包含有擬蕨類(Fern allies)與真蕨類(Ferns),然而近年來以DNA證據的研究結果顯示真蕨類與種子植物(Seed plants)來自於共同的祖先,而此祖先與石松、卷柏及水韭所構成的石松類為姊妹群關係,因此今日宜將石松、卷柏及水韭等稱為石松類(Lycophytes),而包含過往真蕨類、木賊及松葉蕨的這一大群,則使用蕨類(Monoilophytes)此一名稱。
根據第二版臺灣植物誌記載,臺灣產蕨類植物(包含石松類與蕨類)有629種,其中特有種72種,占總數的11.4%。臺灣不僅蕨類植物資源豐富,單位面積的種數更是名列世界前茅。地形地貌多樣變化形成多樣的氣候環境,與位處不同生物區系交匯地帶的適當地理位置,這些條件使得臺灣得以孕育豐富多樣的生物種類。
目前臺灣的蕨類植物面臨的生存威脅可分為二方面,一為部分生育地過度的人為開發,致使棲地品質惡化或可生育地急速減少,造成物種族群下降與分布範圍日益狹窄,潛在威脅許多特有種或珍貴稀有蕨類的生存。水生蕨類植物是遭受這類型生存威脅的代表,如槐葉萍與田字草。另一個威脅蕨類植物生存的問題為過度的採集;由於經濟上的誘因,致使許多蕨類面臨龐大的採集壓力,如具有園藝觀賞價值的石松類植物,與其他具有藥效功能的蕨類,一直都持續受到大量採集而致族群數量顯著下降,然而臺灣的植物目前並無類似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植物保育法規予以保護,因此短時間內因採集而威脅物種生存的壓力並無法立即減輕。
本中心未來除持續臺灣產蕨類植物的系統分類研究外,將針對臺灣植物紅皮書中受威脅之蕨類植物受威脅及瀕絕機制的探討,進行調查與監測族群變化,建立其基本生物學(包含生活史、生殖模式、物候、族群遺傳組成等)資料,提出復育與保育策略,並逐步完成各物種的保育工作。
研究目標
● 進行蕨類植物資源調查及長期監測。
● 確認台灣產蕨類植物的系統分類地位與特有性。
● 建立蕨類植物基本生物學(包含生活史、生殖模式、物候、族群遺傳組成等)資料。
● 調查與監測受威脅蕨類植物族群變化,提出復育與保育策略,並逐步完成各物種之保育
工作。
未來工作重點
● 蕨類植物資源調查與監測。
● 蕨類植物之分類學研究。
● 蕨類植物基本生物學(包含生活史、生殖模式、物候、族群遺傳組成等)研究與資料建立。
● 受威脅蕨類植物物種之復育及保育工作。
姓名
職稱 / 專長
分機
電子郵件
許再文
本所副研究員
植物分類。
230
twhsu@tbri.gov.tw
沈明雅
本所助理研究員
野生植物調查、研究、保育 / 生態教育推廣。
231
yea@tbri.gov.tw
張和明
本所研究助理
蕨類植物演化與系統分類 / 植物親緣地理學研究 / 野生植物多樣性保育與復育。
233
monachosorum@tbri.gov.tw